海隆興推出了COB封裝沉淀工藝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12-14 00:00
隨著國內LED封裝產業(yè)的成熟,為各個LED封裝廠產品性能差異性能差異逐步減小的挑戰(zhàn)。海隆興光電推出COB沉淀工藝,他能夠提升產品發(fā)光面功率,光密度更大,外觀高端大氣,上檔次,產品膠體溫度低,趕超國際大廠,而且價格比國際大廠低。那么什么是COB沉淀工藝呢?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
COB沉淀工藝是指在點膠測試后將業(yè)態(tài)的熒光膠放置45℃的烤箱進行熒光粉沉淀,沉淀后的產品進行再進行150攝氏度的高溫固話,為了便于熒光粉沉淀到基板底部。他的優(yōu)勢是降低膠體溫度,有效解決膠體溫度過高問題,
藍光芯片激發(fā)熒光粉是目前最常規(guī)的白光制作方法,理想狀態(tài),均勻分布的熒光粉受均勻的藍光激發(fā),出光面將導出均勻的白光,產品光型完美,
如圖一。
但目前大部分COB產品并非如此,較大的發(fā)光面芯片少,功率低,芯片周圍熒光粉被充分激發(fā),顏色偏白或偏藍,與芯片距離相對較遠的熒光粉不能完全激發(fā),顏色偏黃,如圖二,從而導致出光不均勻問題,如黃斑,藍心等等異常。
通常我們可通過修改發(fā)光面或增加芯片數量,優(yōu)化芯片排列,優(yōu)化膠面結構等方式解決。成品應用端可通過透鏡光學設計,增加曬紋,磨砂處理等方式進行優(yōu)化,但通過設計二次光學透鏡優(yōu)化產品光型會犧牲太多光通量,同時設計開模高額投入蠶食企業(yè)利潤,因此燈珠的最佳設計是整燈高性價比的關鍵,我們不僅關注燈具的外形設計,我們更注重產品的光品質在功率、熱量、光型、價格等綜合考量下我們面臨燈珠選擇,其中可能會考慮沉淀工藝燈珠效果,具體光型效果如何,還需要根據透鏡(反光杯)進行組合試驗或模擬試驗。
筆者多次進行透鏡配光發(fā)現(xiàn),熒光粉沉淀工藝產品光型的均勻度比常規(guī)工藝差,光型邊緣呈現(xiàn)鋸齒狀,光型局部藍斑明顯等等問題,這似乎讓我們失望,沉淀工藝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光照的完美效果,當然沉淀工藝產品光型也是可以優(yōu)化,但會犧牲亮度,增加成本。
部分透鏡制作商坦言,COB產品熒光粉變薄,給透鏡(反光杯)的設計帶來挑戰(zhàn),透鏡需要更復雜的光學處理雜光。因為部分透鏡成像問題明顯,根據凸透鏡或菲涅爾成像原理,產品光型會還原燈珠的內部結構,沉淀工藝產品熒光粉沉入基板底部,膠面變得更清晰透徹,芯片排列更明顯,當透鏡成像問題明顯,沉淀工藝將比常規(guī)不沉淀工藝更難配光。其中部分產品甚至出現(xiàn)藍斑。
筆者始終認為,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弄清問題的來源及本質,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,中途補救措施只能當臨時對策,通用性不強。下面將對沉淀工藝及常規(guī)工藝的熒光粉分布進行微觀剖析:
常規(guī)不沉淀產品出光均勻,如圖一,芯片周圍及上方均有熒光粉分布,出光相對均勻;沉淀工藝產品出光有藍斑,如圖二,常規(guī)芯片為五面出光,芯片上方有熒光粉覆蓋,但芯片四個側面無熒光粉包裹,其他熒光粉沉入基板底部,封裝膠無熒光粉,芯片側面藍光直接導出膠面,成為光型中的藍斑。
面對沉淀工藝產品對光型的影響,如何改善?
筆者總結幾點改善方法:
1. 芯片高度選擇
為增加芯片亮度,部分芯片廠商通過加厚芯片增加出光面,提高亮度,沉淀工藝產品不宜使用太厚的芯片;
2. 熒光粉厚度控制
控制熒光粉沉淀的程度,保持芯片側面有熒光粉包裹,芯片無藍光溢出;
3. 芯片密度調整
高密度產品芯片間距小,光密度大,如果使用沉淀工藝也是巧妙解決了光型問題,如下圖所示,圖一產品芯片間距小,無芯片側面藍光溢出問題,產品光型好,圖二產品則出現(xiàn)明顯不均勻光斑。但芯片密度太大,芯片側面的光將無法導出,導致產品光效偏低問題,芯片利用率不高,即增加成本。
4. 產品工藝的選擇
高密度藍光照在熒光粉上,熒光粉受藍光激發(fā)會以光和熱的形式轉化能力,光可輕易導出膠體,但熱難以散發(fā),其原因是硅膠導熱性能差,熒光粉的熱量無法快速導出,從而導致膠體溫度高,COB產品老化膠裂等問題其實跟膠體溫度關系甚大,所以高瓦數、高密度產品使用沉淀工藝,其膠體熱量小,芯片側面也無明顯藍光溢出,效果完美。但小瓦數產品膠體溫度低,使用沉淀工藝意義不大,產品光型也無優(yōu)勢,建議根據產品光密度,膠體溫度大小進行工藝取舍。
以上就是關于COB沉淀工藝的解釋,我們不依賴價格戰(zhàn)來爭奪市場,而是提升產品工藝細節(jié),不斷優(yōu)化產品工藝提高產品的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,贏得客戶信任和市場認可。
COB光源